2009年5月23日 星期六

生日禮物-石器時代 (Stone Age)

其實我上一篇本來就要介紹這個禮物的,不小心喇賽了一下就喇一堆東西,所以另開文章專心來講一下這款遊戲囉。會聽完女主人講解完遊戲規則就買下來,絕對絕對絕對不是因為是女主人的關係!(反正沒有圖)而是我本來這次想買的類型就是能讓2-4人玩的中度策略型遊戲,因此,本來是打算買Dominion或Agricola。後來,我到台北後在火車站向狗腿借到他自己製作的Dominion,Agricola又有點貴。。。

廢話不多說,開箱照來也!

1.開盒了。我在Keiko家試著保留頂盒的膜並用膠帶粘好,這樣看起來就跟新的沒兩樣了。

2.內容物-板子跟建築卡。

3.內容物-未拆封的文明卡、骰子、木製token、真皮骰盅!真的是真皮的唷。

4.文明卡拆封了,這款遊戲是用6*9.2卡套,跟Shadow Hunter有點不一樣,所以乾脆買新的。

5.卡套有時會很難裝,太用力還可能傷到卡片,我發現有個方法可以比較好裝,就是先裝卡片裝一點進去卡套後,雙手姆指跟中指夾著卡套邊緣,微摺,讓卡片有一點弧面,再用食指輕推入卡套。之前在裝時都沒有微摺直接用食指推,推太用力卡片就被摺到了 QQ。圖中因為要拍照所以只拍左手部份。

其他照片請看這裡

至於戰報嘛,目前在小新熱心的講解規則下,Scream Lab開過三場了,第一次大家都還在亂玩,品皓瘋狂生人瘋狂打獵,直到最後一局跟結算時才一次得一百多分,我玩得比較保守,人也一直只生六個所以沒什麼太大的食物問題,本來以為會第一的,結算時被小新超前。第二三場大家開始狂吃文明,大地主品皓靠一堆田加文明就第一了。這遊戲跟世紀帝國很像,適時的轉兵也是很重要的!

生日敗家-小古的店

自己買給自己的,不過感謝Keiko再次陪我去小古的店,那個地方實在太難找了,要先坐捷運到中山國中站,再坐公車 (R29?) 到 xx 國小站,下公車後還要穿過一個市場才會到。這是我第二次來小古的店,第一次小路也有來,我們三個第一次玩的遊戲是 Dominion,結果還沒玩完 Keiko 因時間太晚要去坐車了,我跟小路便各自買了 Shadow Hunter 跟 Dominion 這兩個根本沒玩完的遊戲 XD。這次來的時間是下午四點多,所以玩得比較久。

第一款是玩 Aquaretto - 水族動物園,除了我跟Keiko外還有另外一男兩女。這遊戲的水生動物卡都滿可愛的,公的配母的還可以生小隻,三隻賺一元,五隻可放訓練師。由於我是歡樂型的玩家,整場下來我都一直在講話,明明才第一次玩卻要搞得好像很心機的樣子,我只能說這一切都要感謝 Scream Lab 大家所調教(?)出來的成果。由於其他人比較害羞的關係,都玩得滿保守的,所以還滿平靜得就玩完這款遊戲了。(沒錯,氣氛沒有熱到讓人家想趁亂要電話的衝動。)

後來兩個女生走了,剛好又來個男生,我們四個人開個第二款遊戲,Yspahan - 伊斯巴罕市集。這款遊戲還滿歡樂的,骰運算吃很重,只是,剛開始介紹規則的女生說,如果中間的小白棋移到某一房子旁的話,那房子裡的貨物會被踢到上方的駱駝上。聽起來好像是不好的,因為房子不完整的話就賺不到分,所以大家一開始根本都不移動小白棋,而是乖乖搬貨物到房子裡,結果我一直到第三週才發現事實並非如此。這個網頁講的三種賺分方式,第二種「駱駝大家上」就是我後來用的戰術,一直移動小白棋然後狂踢自己的貨物,反正只要我手上還有駱駝,即使房裡的貨物被踢走了還是可以用一隻駱駝補貨。 不過這場我是最後一名,上駱駝的戰術是每週才算一次分,我第三週才用,少賺兩次。不過如果大家都用這戰術的話,一切就還是只能靠骰運了。

2009年5月16日 星期六

生日感言

(上台)

各位老師,各位同學,大。家。好。

今天,我所要演講的題目是:生日感言。

過去這一年跟往年一樣,還是發生很多事。我時而用心,時而隨性的用文字刻下某些痕跡,不過因為這一年明顯忙碌許多,反而留在腦海裡的東西變少了,這大概也是老化的症狀吧。

不開心的事很多。一個重要的朋友忽然離開了,我還是很常想起他,可能是我還是無法接受這個事實,不過至少他在我的腦海裡是帶著笑容的。之前因為自己時間管理不當而不自知,生了很大的悶氣,幸得貴人們的開導讓我稍稍了解管理的方法及心態的調整。感情的事不順利,心情也曾低潮過好一陣子,果然時間能沖淡一切,加上忙碌帶來的麻痺效果還不錯,看開了以後海闊天空。

開心的事更多。學習所帶來的喜悅是永遠存在的,因為還待在校園因此有無數的學習機會。雖然有在家教,不過在講台上講了一學期的課今年是第一次,即使像我這麼愛嘴炮的人一學期講下來也是會累的,不過能觀察那些酣酣的大一生的學習過程實在是件令人開心的事。我人生購買的第一款 TBG 獻給了 Shadow Hunter,它帶給我的歡樂實在是遠大於它的價錢,不過與其說是它的功勞,不如說是我三生有幸身邊圍著一群神奇的人,將這款遊戲玩到淋漓盡致。我大一就修過羽球課,參與lab的羽球活動也很久了,在學長的指導下,今年才比較有進步的感覺,以前真的是亂打一通,還揮到手肘在痛,現在才知道用腕力其實很輕鬆,不過走位跟某些揮拍姿勢還有很大進步空間。

今年長大的這一歲,比較有真的長大的感覺了,雖然離「成熟」這兩個字還很遠,希望在接近它的同時,依舊能保持年輕的心,繼續前進。未來一年會發生什麼事呢?真是令人期待!

我的演講到此結束,下台一叔公~

2009年5月9日 星期六

Inter-Process Communication (IPC)

雖然過去mobo在課堂上曾經介紹過,我也曾經印了一本書放在 lab 拜,不過直到今天我還是沒機會在實作上使用這個技術,所以早就忘光了。本來晚上想要繼續研究 arburg function 跟想辦法解決nb不能切磁區來裝ubuntu的問題,但在家實在無法做,就又來整理一下資料了。

顧名思義,IPC 就是數種在 MultiProcess 下相互溝通的方法,其實不只是 process,甚至可推及 thread 間及 computer 間的溝通。這些技術包含像 synchronization, message passing, shared memory, memory-mapped files, pipe, socket…等等。我就我能理解的簡單介紹一下。

synchronization

這個應該是最多人使用過的技術,通常是用在thread間資料同步的溝通,OS課本上聽過的 critical section, mutex, monitor, semaphore等,很多語言是用 thread join 的方式實作,win32 api則是用handle搭配 WaitForSingleObject ,要注意的問題不外乎是 deadlock 跟 race condition,這些細節在 design pattern 中會有些 case 有解說,日後有機會再介紹。

shared memory

這個看英文就知道它是什麼,只是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實作方式,像最近很夯的Cuda就有自己提供 c++ library 給我們用,那算是硬體層面自行提供的。如果是在軟體層,兩個 processes 要共用同一塊記憶體時,POSIX 有提供 shm_open,搭配 mmap 就可以實作;在Windows上,shared memory跟shared file一樣都是用 CreateFileMapping。雖然它們在實作上可能有將資料寫到硬碟上,但至少在程式中你看到的會是一整塊的記憶體而非一個檔案。

memory-mapped file

大家可以參考一下msdn上的這張圖。

這東西跟讀寫檔其實沒兩樣,如果process間共用的資料如果非常大,讀寫的機制又不會很複雜的話,這是個不錯的選擇。

pipe

依照wiki的說法,pipe分成 anonymous pipenamed pipe,其實就是仿照硬體 pipeline 的行為,在process間開一條或數條線來放資料。在Unix上,pipe()是個system call;在Windows上則是使用CreatePipe再搭配ReadFile或WriteFile。

socket

雖然很簡單,卻是十分好用的方法,就是不同的process透過socket互傳資料,無論是走tcp/ip還是rtp都可以,在同一台電腦上的話速度還非常的快,唯一的缺點是資料一筆不能太大。這個方法wiki將之歸納為 named pipe 的一種。

後記

其實寫這篇文章,加上請教keiko、wiki、google的時間大約花兩個多小時,寫出來的東西還是只有一點點實在很悶,但沒辦法沒實作過的話也沒什麼心得,無法分享這些作法可應用在哪些不同的情況。以後如果有收集到新資料再補上囉。

2009年5月8日 星期五

音樂對應顏色

這學期的Meeting課,工設系的喬斐同學也有修,她想利用這門課來完成一個project,就是可以用音樂來作畫,或者反過來,用作畫來作曲。約三週前她便上台報告過有關「音符」對應「顏色」的關係,她對色彩學比較熟,但跟音樂不熟,因此便找了篇論文來說明一下別人是怎麼做的。

該篇論文(Visual music and musical vision)的作法是,將image做DWT(Digital Wavelet Transform),再針對不同的band去做histogram統計;另一方面,audio 則是做 MFCC (MelFrequency Cepstral Coefficients),兩邊其實都轉成 freqency-like domain 後,再用DTW (Dynamic Time Warping, not DWT …) 比對,比對完後相似度越高代表越像。

我跟色彩學不熟,但這個作法聽起來就很有問題,難道一樣是C和絃,不同音域的聽起來感覺會不同嗎?即使高音域的聽起來會較明亮或刺耳,但若依這論文的作法,那對應到的顏色會完全不同。論文拿了三首曲子當例子,剛剛好都是我有聽過的 (我聽過的古典樂說真的我都沒在記名字。。。):Rhapsody in Blue, For Alice, Turkey March。尤其Rhapsody in Blue是我看完交響情人夢後就超愛的歌曲,但論文比對出來的圖一整個很怪。第一次喬斐報告完後我跟DNA就有討論過,相較於頻率這個純物理的量,「和絃」這個樂理的量似乎比較直觀些。

這禮拜,喬斐同學自己也提出說覺得這種比對方式怪怪的,我便提出些我的看法,這裡我整理一下想法好囉。

我之所以會提出用和絃對應顏色的看法,是因為人們對於和絃的感受會比絃律強烈,我舉即興演奏為例子,許多即興演奏都是背景一直在run同一組四和絃,而絃律則是有樂手自行發揮,雖然每個樂手都有自己的style,卻必須繞著這個四和絃主題。這句話蘇小鈺不認同,或許我應該舉例說,四和絃就像一個背景顏色,而樂手們可依自己的風格在這個背景色上著色,但除非你是走前衛風,否則通常你的著色會是與背景色搭配的。另一方面,和絃的組和遠比絃律少,這在實作上才有機會。

至於對應於顏色的難道只有和絃?當然不,我覺得還有「音色」,不同樂器所演奏出來的C和絃感覺不一樣,而樂器的音色其實是看partials能量的相對關係,看!這在實作上又接得上線了。最後,「節奏」也會跟顏色有關,例如正常的C和絃跟各種不同的分解和絃感覺是有差異的。

最後,想問問大家,你覺得C和絃是什麼顏色呢?哪些樂器的C和絃屬於比較明亮或混濁的顏色呢?

Reference:

有人提出和絃與色環的關係:http://www.chjhs.tp.edu.tw/~area-j8/chords01.htmhttp://www.chjhs.tp.edu.tw/~area-j8/chords01.htm

和絃表 (吉他),有興趣的可以拿我放在lab的吉他去彈看看:http://gita.pixnet.net/blog/post/17894035